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高中 公派留学)
- 高中留学
- 2024-11-07 16:05:26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章目录列表:
1.国内机会增多机会成本增大 中国人出国留学值吗?2.近代和现代华侨华人出国原因?
3.出国留学的人和在国内学习的人,差距有多大?
4.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交换生有什么区别吗?
5.1978年以后留学生激增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机会增多机会成本增大 中国人出国留学值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公派出国的,也有一部分是自费留学、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奖学金或者由中国政府提供,或者由国外机构提供,许多人拿到的钱比他们在国内的工资还高,出国留学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富裕人群不断扩大,大批学生是在家长的资助下自费出国的。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也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大。这样,出国留学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了。机会成本越来越大机会成本,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放弃了一件事而做另一件事的代价。在留学这个问题上,这种代价就是损失了国内的工作机会、工作经验和那份工资。而这些,不仅仅是个人温饱所必须,更是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损失它可能意味着损失了升迁机会和近期现金流入。近两年的中国,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相当大,尤其对金融和经济类的学生来说。中国金融大幅度开放,国外银行蜂拥般进入中国,他们需要铺设分行网点,建立自己的人民币交易体系,以便在中国经营零售业务。所以,他们开出百万年薪从中国各大银行中招聘中层经理和中高级职员。在这个背景下,毕业不久的学生升迁机会就比较多;而过了这几年,等国外银行完成网点和人员的布局后,就不会那样大规模地招人了。一些人以为留学几年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以便能找到好工作,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现在找工作难,今后找工作可能更难,不管你是否留过学。投资回收的考量出国留学从准备到最终出去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之前有许多事要做。假如去美国,首先要考托福,要读研究生的话还要GRE成绩;其次,要进行大量调研,选择学校,倾听别人的意见,往选定的学校一遍遍地寄材料,还要经受一次次被拒绝的痛苦,在没签证之前,就已经有一些辛酸的经历了;而最后的美国使馆面签,则是一个谁都无法预料的结局。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的话,自费的代价是相当高的。我的一个朋友对美英学校进行了对比:如果去田纳西州范登堡大学——这个在中国国内几乎没人知道而在美国却很有名气的学校,学习一年的花费是40万人民币。如果去英国那所仅次于牛津、剑桥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则需要人民币60万。60万人民币,以现在的工资水平计算,那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10年都赚不回来的净值,还不是净现值!这还不算在外学习期间丢失国内工作和经验的机会成本。如果一项人力投资在10年内都无法收回的话,那至少说明这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不赞成那些并不太富裕的父母将毕生的积蓄拿出来给孩子出国用。那样,不仅使父母本人的生活陷入窘境,也会给孩子增加太大的精神压力。去西欧,还是去美国如果一定要出国,去美国好于去欧洲,去英语授课的国家好于去当地语言授课的国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以致用,如果学的东西没有多大用,那学它干嘛?!我曾经介绍一个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去一家法国公司应聘,结果被拒绝了,原因之一是她没有托福成绩,英语不好。所以我想,她以后求职的单位就局限于德国在华企业了,因为只有在德语的环境中,她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于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学生,我更没有信心。因为法语不是一个常用语言,而且在华的法国企业还没有德国多。尽管法国有许多世界著名、历史悠久的大学,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但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用英语统治的世界上,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事实。比较之下,在荷兰以及丹麦等北欧国家留学并不比德法等大国差,因为这些国家都习惯用英语授课,和美英的体系接轨。一些向我咨询去法国留学的家长告诉我,他们选择法国的原因之一就是法语是小语种,学的人少,物以稀为贵嘛!我就很郑重地告诫他们:就是因为用处少,所以学习的人才不多!是因为有钱出国,还是因为成绩好出国?若干年前,出国留学是人们羡慕的,但现在已经成为平常事。多年前,出国留学的学生是学校里的优秀分子,他们通过了重重考试,经过了重重选拔,到了国外又要打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过去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都是穷孩子,在国外过着清贫的生活,辛苦打工培养了他们勤奋劳动的习惯。现在出国的学生,虽然一部分也是具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素质的青年,但相当一部分都是因父母有钱才出去的。因为父母有钱,他们无需在外面工作,更要命的是,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又不需要工作,那么他们释放出来的热情往往会化为一些荒唐的举动。我有个亲戚在加拿大东部的圣约翰小城,他告诉我,他们那儿有个来自中国内地的男孩,用父母的钱买了当地唯一的一辆宝马跑车,因飚车超速,一天里竟被警察抓住3次,被当地报纸大曝光。所以,现在国内一些用人单位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回国的留学生,因为他们搞不清这些人究竟是因为有钱出国,还是因为成绩好出国?中国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出国留学,值吗?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中国的劳动市场也是最能吸纳各国人才的市常在本国找不到工作的法国人开始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在法国使馆工作的朋友跟我说,有些法国青年就跟几个世纪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一样,以为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他们不远万里从巴黎飞到北京,下了飞机打的直奔法国驻华使馆,张口就问:“有没有什么工作机会给我们?”有一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小校友,当初被北大录取的同时也得到了香港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他曾一度犹豫过,在两校之间举棋不定。我建议他上北大,因为北大不光是中国和未来国际上最好的学府,而且在那里还会遇到许多有前途的青年。这些青年人,今后完全可能成为科技精英、著名学者、成功企业家、地方甚至是中央政府的***。我问他:难道你不愿意与这些人为伍?难道你不愿意分享与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相伴随的难得的机会?他最终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北京。从个人创业角度考虑,留在国内的机会更多、更大!对中国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以后只需要讲两种语言,一个是汉语,一个是英语。
近代和现代华侨华人出国原因?
近代出国:
1840(鸦片战争)后,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梦想,去外国留学,希望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近代中国的留洋学生起自于鸦片战争之后,早期的留学生,多为港、澳地区教会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出外发展,1850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读书的容闳,1848年至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黄宽等, 即为早期留学生的代表之一。容闳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不足,因此回国后,即希望能有更多人出国学习西方事物,在他的争取提议下,终于在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美幼童,次年并有第二批,他们在中学毕业后,主要以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等学习为主,虽然在1881年被改变政策的清政府招回,但他们对于西学的传入有所贡献,也影响往后的留学生的留洋,他们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绍仪、梁谕等。
另一方面1875年开始,福建船厂及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也陆续被派至欧洲各国学习,对于晚清对西方海军的学习有所贡献,但其中最著名的严复反而不是在军事而是其他西学的传入有重大的影响。
相较于洋务运动期间留学生多为官派且人数少而零星,甲午战争之后,首先兴起了留日浪潮,大量官方资助及民间自行前往的留日学生出现,对于由日本学习西学有很大的助益。此外,1900年以后,由于美国归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的经费,使留美的留学生人数大为增加。留学法国则在1912年左右,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勤工俭学的运动,使许多人得以留法。这些大量的留学生直接接触到西方的教育,使能更直接能将西学传入中国。
现代出国:
改革开放后,留学生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来的留学生,基本上是公派,他们学习非常勤奋刻苦,目标就是要赶紧学好本领回国报效。他们勤奋好学,为中国留学生在外国高校里创造了非常好的声誉,外国高校都非常乐于接受中国留学生。
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发展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除了公派学生,自费学生逐渐增多,这主要得益于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这一代出国的留学生,最开始的留学路固然很艰辛,但挺过来就会是一个新世界。
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发展的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期到现在,公派留学生稳中有升,自费留学生迅速扩大,留学人员成分更加多元化,学习领域也非常广泛,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留学生的自信心也大为提高。
出国留学的人和在国内学习的人,差距有多大?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高等的教育。许多家长愿意花重金把孩子送往国外进行深造学习。那么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在国内学习的学生,两人学习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未来的差距有多大呢?我认为眼界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在国际沟通能力与生活方面都是存在着差距的。
出国留学,眼界不同
当一个孩子寒窗苦读许多年,被送往国外进行深造学习的时候,他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事物和新鲜的视野。相比于国内学习的学生来说,他可以吸收不同的文化,同时可以多方面的获取知识,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在国内是没有这些机会接触到这些事物的,所以,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多多少少会比国内学习的学生接触的事物更多,眼界也会更加开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很大的差别。
出国留学,机遇更多
国外的教育制度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教育制度就是高考,参加完高考以后才能进入大学,而西方的一些国家并不以成绩作为标准,他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出国留学的学生会比国内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更加的优秀,同时,国际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会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国内所不具备的,慢慢的差距也就拉开了。
国外留学,自理能力培养
当在外留学的时候,必定会是一个人在其他国家生存。远离父母和故乡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多多少少会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忙。而国内的学生总是依靠父母生活,总是麻烦父母。所以在生活方面也会存在差距。
很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培养孩子出国留学,这其中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不管是从眼界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有国内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且国外充满了机遇,学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毕竟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学生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接受高等教育,一定会受益终身的!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交换生有什么区别吗?
1、定义不同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公派留学,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根据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选拔优秀人才出国深造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派往科技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
交换生:交换生(英文名exchange student)又称学校间学生交流计划,“学生交换”是以提高不同地区、国家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目。
2、作用不同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
交换生:主要目的是加强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目前每年世界各地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交换项目,相互交换学生。
3、机构设置不同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负责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交换生:
美国交换教育机构组织是根据美国国会的《交换教育法案》,由美国国务院授权的,符合国际游学教育委员会(CSIET)标准的非盈利性质的专门从事国际交换生计划的教育组织。项目全程受美国政府监督。
扩展资料公派留学申请人应为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和在校优秀学生,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学成后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
2、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达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规定的要求;
3、身心健康;
4、符合有关奖学金项目选拔简章的具体要求(详见《2010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一览表及项目指南》);
5、曾经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回国后工作一般须满五年方可再次申请。
公派留学申报基本条件
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硕士学位,或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含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
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0岁,具有学士学位或优秀本科毕业生,身体健康,表现良好。
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申请时年龄不超过50岁,应为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单位、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高级研究学者申请时年龄不超过55岁,除应符合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
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教育部当年确定支持的创新团队中的骨干或“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③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④中央国家机关、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百度百科-公派留学
百度百科-交换生
1978年以后留学生激增的原因是什么
1872~1978年百余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万。1978~2000年22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34万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当作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过程,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2000~2010年间有190多万中国人出国留学。1999年一年只送出2万多留学生,留学人员年均增长28.2%。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比上年增长19.32%左右,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达到历史上最大规模。
从1978年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了224.51万留学生,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在主要留学人员派出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高居榜首,2010年超越印度成为赴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留学走向大众化 工薪阶层自费出国比例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进入21世纪后,国家公派留学人数只是小幅攀升,而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则大幅增长。
自2000-2011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91.13万,自费留学人数占91.3%,达到174.57万人。自2001年开始,自费留学比例不曾低于89%,2009年自费留学生比例达到91.63%,2010年达到91.32%,2011年则达到92.67%。自费留学中的工薪家庭比例日益增加。
从出国留学普查数据来看,2009年下半年,前几年出国并且已回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只占2%,而在2010年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中,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比例占到了34%左右。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逐步提高,出国留学将越来越平民化,工薪家庭自费留学的比例还会增加。
七成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生具有高等教育家庭背景
在调查研究中,将大学毕业生家庭所处的教育背景划分为5类: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其中大学及研究生为高等教育背景。2011届选择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约六成(58%)学生的父母最高教育水平为大学,12%的学生父母最高教育水平为研究生,24%的学生父母最高教育水平为高中,而来自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家庭的人群比例最小,只有6%。
从2011届本科毕业留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数据来看,一半以上留学人员家庭背景是大学学历,七成的留学人员家庭背景是高等教育,94%的留学人员家庭背景是高中以上学历,由此可见,高学历的父母的眼光更具有前瞻性,能在文化教育方面给予子女更多的支持。
语言专业类本科生申请研究生留学比例高
在留学比例最高的前10种专业当中,语言类专业占了6种,其中法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7.8%,德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7.6%,俄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4.7%,对外汉语、日语、朝鲜语等专业的留学比例都超过2%。这类现象的原因是语言类本科毕业生,拥有语言优势,选择出国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语言交流性,另一方面可以依靠自己本科四年的语言学习,尽快融入留学目的国,进而学习其他专业,使自己成为综合性人才。
除了语言类专业,金融类、信息类、环境类、物理类的专业留学比例也比较高。金融工程留学比例为6.3%,金融学留学比例为2.2%,信息安全专业的留学比例为3.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留学比例为1.8%,环境工程及环境科学的留学比例都超过1.5%。国内就业比较热门的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留学比例相对小。
好了,今天关于“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高中 公派留学)由留学帮手网高中留学栏目发布,感谢您对留学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上世纪高中公派留学名额(高中 公派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