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专业 > 留学本科专业  > 

1988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专业目录

1988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专业目录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1988本科专业目录”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文章目录列表:

1.郑州科技学院王牌专业
2.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_特色班级文化布置
3.社会工作学专业是学什么的
4.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发展历史
5.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6.合肥学院的办学条件

1988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专业目录(图1)

郑州科技学院王牌专业

郑州科技学院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以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信息时代科学的基础是,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本科教育中的一个具体专业,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级学科。

学校介绍:

郑州科技学院创办于198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国民办高校20强学校和教育部表彰的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

学校前身是郑州中原职业大学,以自学考试辅导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1997年实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先后经历了郑州科技专修学院、郑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时期,于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郑州科技学院。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80万册,电子图书60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亿元;设15个二级学院(系、部), 38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有教师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_特色班级文化布置

摘 要:在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处理专业扩张与特色建设的关系是每一所大学面临的难题。本文以省部共建高校中国计量学院为例,通过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正确把握专业扩张与特色建设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特色专业;专业建设;理念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高校管理体制变革、高等教育规模的大扩张、专业目录的缩减及分配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变革政策的实行,导致一大批高校下放地方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以及高校之间专业结构与服务定位的趋同,同时,也为各高校,尤其是省部共建高校的发展与竞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其中,在“特色决定生存”的认知共识以及快速规模扩张和办学层次提升的目标牵引下,专业建设如何保持和发扬原有的特色:如何处理服务行业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新老专业的关系;如何选择新办专业和既有办学特色融入通用专业等等,成为了此类高校最难以决策的问题。

中国计量学院作为一所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体制、培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九五”以前,学校学科结构单一,面对办学环境的变化,确立了以工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本着“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坚持走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一致的专业布局,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一、紧密依托行业,坚持内涵型扩张

对于承担绝大部分扩招任务的地方和省部共建院校而言,专业扩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招生、就业、学科基础等多重约束的情况下,新办专业的合理选择变得非常困难,很容易出现因跟风使专业布局趋同,特色弱化的情况。而对省部共建高校来说,大多具有明显的办学特色积淀和相对优势,依托原行业特色、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内涵型扩张不失为有效的策略。我校作为原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质检人才的高校,行业特点决定了建校初期单一的计量测试学科的专业格局,1988年以前,学校仅有六个计量测试类专业和一个计量管理专业。伴随着国家质检事业的发展,学校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业务范围的拓展以及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和国家质检总局《“人才强检”战略》的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先后增设了质量检验与管理类学科专业。1998年以后,面对专业目录调整、扩招、管理体制等外部环境变化和专业扩张的压力,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定位和“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紧密依托快速发展的国家质量振兴事业,结合浙江地方经济“品牌大省”建设的需求,拓宽服务范围,以为质检事业的行政管理、技术保障、中介服务、法律法规等提供更全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支持为学科专业扩张准则,增设了一批与国家质检领域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如“产品质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工程”等,其中“产品质量工程”专业为全国率先创办。截至目前,在学校的39个专业中,大多与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等行业需求密切相关,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等门类,学科专业布局为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学科专业数量太幅增加的情况下,保持了学科专业布局的合理性和明显的特色。

二、以比较优势为原则,选择新办专业

新办专业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社会需求、学科基础和与学校发展定位的吻合度通常被视为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前者决定学生去向,后两者决定培养质量和特色,一些高校在专业选择时更看重前者,忽视后者,结果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特色难以保证,就业竞争力不足。事实上,我们认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广泛的、可以细分的,关键是找准细分市场,并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因此,学科基础的强弱和与学校发展定位的吻台度是关键性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在新办专业的规划、论证和选择上,主要考察专业与学校发展的定位吻合度是否强、是否已有可以依托的关联学科、是否有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和较强的辐射与渗透能力、特色定位是否明确等等,并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的比较优势大小进行选择。同时,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上,坚持学科建设先行的原则,结合硕士学位点建设为计划新办专业打好学科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校以传统优势学科――计量测试技术为基础,围绕计量学科与计算机、生物、材料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大特色学科群的建设力度,构建广义的计量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群(禽标准和质量),有力地支撑了新办专业的扩张。截至目前,我校绝大部分新办专业都有扎实的既有学科基础,新学科与既有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渗透能力,并充分反映我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如培养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督察技术人才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生物制品检疫检测人才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与管理人才的产品质量工程专业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等等。我校2000年以来新办的专业中,约三分之二的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支撑,其他专业也均有拟申报硕士点学科的支撑。

三、以继承为基础,培育专业特色,依托优势学科建设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伴随着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模式从模仿到创新、办学经验不断积淀,专业特色不断强化并最终被社会充分认可的过程。

特色专业需要以对应的优势学科为支撑,并融入了学校的其它办学特色要素,特色专业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加快新办专业、通用专业特色形成的途径,显然不能从头开始,必须以继承为基础,设法将学校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融入其中,通过注入核心要素,形成专业特色,逐步强化,最终形成特色专业。

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以后,我校在积极重组老专业和增设新专业,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布局的同时,下大力气培育专业特色、建设特色专业。一是对原有计量测试类专业进行重组和优化,设置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具有鲜明计量测试特色的专业,并加以重点建设;二是通过继承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基础,增设了一批与国家质检事业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如“产品质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工程”等;三是新办专业中注入学校办学特色要素,在通用专业的内涵与专业方向上赋予标准、计量、质量的相应内涵,培育专业特色,如工商管理、自动化、热能动力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生物工程、法学、知识产权等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质检”特色。

截止2006年,依托4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磁性材料检验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等学科 基地建成的39个本科专业中,特色专业和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专业数超过专业总数的40%,在校生人数超过50%。

四、以特色课程为落脚点,推动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

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特色人才培养上,需要通过将学校的办学特色核心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有效的组织实施来实现,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最终落脚点。为了妥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与特色问题,学校不断探索“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实行“平台+模块”的专业培养模式,妥善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间的接口问题。始终把“挖掘优势,体现特色”作为重要原则,注重将专业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主要做法有:一是设置了8门与“质检”密切相关的公共特色课程模块,面向所有专业学生,规定最低选修学分要求;二是对“质检”相关性大的专业,增设本专业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质检”技术特长;三是实施特色课程建设工程,建成了“检测技术”等5门特色省级精品课程以及13门特色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了《计量管理》等13部特色教材;四是实施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课外科技、基地建设、毕业设计项目选择等方面均注重突出行业特色,找准结合点。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和各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都始终突出了“标准、计量、质量”的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性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有30%以上与“质检”直接相关,如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新型智能灌溉系统中植物叶片水分信息精密诊断传感器”;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具有机器视觉、嗅觉功能的管道检测机器人”等。

多年来,我校“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与实践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生源质量和就业率排名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大部分毕业生均在质检系统内或普通企事业单位与质检相关的岗位上工作,直接服务于国家的质量振兴事业。

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的战略转变,高校专业建设的重点正在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的充实,“特色”作为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必将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因校制宣,选择和培育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带动和辐射其他专业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易荣华,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潘 岚,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冬梅]

社会工作学专业是学什么的

社会工作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社会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1913年,由美国教授葛尔溥在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并于1917年由他主持创立了“沪东公社”,在上海杨树浦一带工人社区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涉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卫生运动、个人家庭改良、宗教活动等工作。

1922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创建时,分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两个学科,注重培训社会服务专业人才。

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改称“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仍侧重于实际应用方面,开设了“个案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团体工作”“社会行政”等14门课,为各社会服务机关、团体培养社会福利工作者。金陵大学在1948年以前设立社会工作组,隶属于社会学系。

1946年,社会工作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社会工作组的支持与帮助下,拨给了相当数量的物质,支援了不少师资,培养了十余名社会工作研究生,又于1948年单独成立了社会福利行政系,招收了社会工作本科生,成为中国唯一的独立的社会工作系。其他如东吴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复旦大学、齐鲁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许多大学,也都有“社会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课程的设置。

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了社会学系和社会福利行政系。?[7]?

1983年,民政部首先倡导社会工作教育,在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号召民政系统要建立各种教育机构,培养培训各类民政专业人才。

1984年,民政部派团考察香港社会福利制度和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从考察中认识到了社会工作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作用,开始推动恢复重建专业社会工作。

1987年9月,“马甸会议”上初步形成了在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意向。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普通高等学院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简介》,将“社会工作与管理”列为“试办”专业。

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100万元设立的社会工作专业,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后,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也先后建立了同样的专业。经过师资培训及课程准备,北京大学于1989年开始招收首批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6]?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社会工作专业为法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30302,属社会学类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发展历史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严格的讲也有不短的历史。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从数学系在读的学生中,抽调了部分人,送往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专门的培训进修。正是他们与建校时来内蒙古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们组成了内大数学系计算机教研室,成为内蒙古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奠基者。回顾计算机学院的奋斗历程,总结几十年的建设成就,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应该是回顾和总结的重点。

一、计算机专业(1978—1988)

1978年计算机教研室从数学系分出后与物理系的无线电专业共同组建了电子系,在电子系正式设置了计算机专业,确切称为计算技术专业,并于1978年开始招收本生。(在此之前曾招过了两届“工农兵”大学生,共计有50-60人)。计算机专业创建人之一张宇铭老师时任电子系的副主任,分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当时的骨干教师有谢育先、吴秀峰、邹广然、孟云、叶新铭、敖其尔等十余人。1984年张宇铭老师调走后,由谢育先老师担任主管计算机专业的副系主任.

二、计算机科学系(1988—1997)

1988年秋,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计算机专业从电子系分出单独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实现了计算机老一辈教师的夙愿。首任系主任是吴秀峰老师,副系主任是段禅论老师,白景山老师由数学系调任该系任总支书记。1990年6月学校调张荣军同志到计算机科学系任行政副系主任,并于1995年兼任总支副书记。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之初,条件虽简陋,但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质量作为立系之本,为此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邀请我校原副校长、数学系教授陈杰先生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二是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三是在职培养或从外引进了一批硕士生并让他们担任班主任,这三项措施为实现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育人的宗旨奠定了基础。1988年底又成为自治区计算机应用专业自学考试专业的主考院校。 1992年初,叶新铭老师回国工作后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994年初段禅伦老师调教务处任副处长,高光来老师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同时间学校计算中心并入计算机科学系,张玉平老师任副系主任兼计算中心主任,1995年又成立了网络中心,由叶新铭老师兼主任。以两个中心一个系为办学基本单位再次拓展了计算机科学系的基本架构。新的系领导班子在改变理念,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为提高办学水平,在不断重视教学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和横向开发,通过凝炼科研方向,凝聚学科队伍,以叶新铭老师和敖其尔老师为学术带头人的网络与分布式系统、蒙古文信息处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优势。通过两年的努力于199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申报获得批准,这是自治区第一个计算机方面的硕士点。以此为新起点,计算机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接连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绩。叶新铭老师和敖其尔老师分别在1994年和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和1996年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增设了计算机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

三、计算机学院(1997年--)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学校逐步要建立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于1997年6月6日成立了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学院由当时的计算机科学系、网络中心、计算中心以及系内的几个研究室(所)组成的。学院首任院长是叶新铭老师,副院长为高光来老师,苏林英老师为计算中心主任(副处级)。1997年底张荣军同志由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改任院党总支书记,吴承勇老师新任副院长兼网络中心主任,崔健同志任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2000年苏林英老师出国后由王俊义老师任计算中心主任。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本科专业目录,学院原有的3个本科专业变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2001年又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此同时,2000年新增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点,2003年又新增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至此学院已有了四个硕士点。1999年高光来老师晋升为教授,2000年王俊义、刘彦文两位老师又晋升为教授,2001年吴承勇老师亦晋升为教授,随后在2002年又有段禅论老师晋升为教授,2003年刘铁英、须毓孝、刘实晋升为教授。2002年学院由主楼迁入理科楼,科研、教学用房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网络中心迁入网络会议中心新址。

2003年12月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高光来老师任计算机学院院长,吴承勇老师任副院长兼网络中心主任,魏风歧老师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王俊义老师任计算中心主任,张荣军同志仍就担任院党总支书记。2004年6月学院又申请的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使内大成为工程硕士办学单位。2004年12月学院的网络协议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了扩大办学能力,2005年又申报成立了内蒙古大学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一个实体两块牌子。2005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引以为豪的是2006年1月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点获得批准,这是自治区第一个信息学科方面的博士点,标志着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科跨入高校先进水平。同年叶新铭、高光来、李文三位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5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又获批准。2006年11月计算机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示范中心。2004年又有贾波、李文两位老师晋升为教授,2006年马浩海老师亦晋升为教授,学院涌现出一批年青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

回顾历史,感慨今朝,内蒙古大学的计算机从专业到建系、建院三个阶段近三十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学院成立以后的近十年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有一个博士点,一个一级硕士点,四个二级硕士点,两个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四个本科专业。在普通本科和硕士生教学方面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办学规模是建系时的5倍,在校本科生近千人,在校硕士和工程硕士逾300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职的50多位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高专业技术职称近3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近十年间学院的科研实力也明显增强,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的科研方向,总体实力跻身于全国重点高校同类专业前50名。

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研究生专业就业方向有医药销售、学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管理等工作。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生物科学专业的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水生生物专业,1988年专业更名为生物学,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名称更改为生物科学。

合肥学院的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共设有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合肥学院管理系、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合肥学院教育系、合肥学院经济系、合肥学院旅游系、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合肥学院数学与物理系、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等17个教学系部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专业设置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截至2013年9月28日)系别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学位门类设置年份建筑工程系1081001土木工程四年工学2001年2120103工程管理四年工学2005年3082801建筑学五年工学2010年4081802交通工程四年工学2012年生物与环境工程系5083001生物工程四年工学2000年6071002生物技术四年理学2004年7082502环境工程四年工学2005年8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2008年化学与材料工程系9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工学2001年10080406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四年工学2004年11080409T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2006年12081304T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3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工学2000年14080903网络工程四年工学2006年15080902软件工程四年工学2012年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6080701电子信息工程四年工学1988年17080801自动化四年工学2003年18080703通信工程四年工学2006年机械工程系19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工学1980年200802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工学2003年数学与物理系21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理学2003年22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理学2005年艺术设计系23080205工业设计四年工学2002年24130310动画四年艺术学2010年25130502视觉传达设计四年艺术学2012年(专业目录更新)26130503环境设计四年艺术学2012年(专业目录更新)27130504产品设计四年艺术学2012年(专业目录更新)28130509T艺术与科技四年艺术学2012年(专业目录更新)中国语言文学系29050101汉语言文学四年文学2002年30050103汉语国际教育四年文学2005年31050301新闻学四年文学2007年32050107T秘书学四年文学2012年经济系33020101经济学四年经济学2002年34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经济学2001年35020301K金融学四年经济学2006年教育系36040107小学教育四年教育学2004年37040106学前教育四年教育学2005年38071102应用心理学四年理学2006年外国语言系39050201英语四年文学1980年40050203德语四年文学2004年41050207日语四年文学2006年42050209朝鲜语四年文学2007年管理系43120201K工商管理四年管理学2006年44120601物流管理四年管理学2008年45120203K会计学四年管理学2004年46120204财务管理四年管理学2007年47120401公共事业管理四年管理学2005年48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管理学2003年旅游系49120901K旅游管理四年管理学2004年50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四年理学2005年51120902酒店管理四年管理学2012年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共有国家级专业13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校外实践基地2个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中)(5个):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安徽省级特色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

安徽省重点试验培养专业(1个):金融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4个):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业设计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物流管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教学团队(3个):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教育学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11门):发酵工程与设备、在系统编程技术、高等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数据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人机工程学、高级财务管理、中国古代文学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基础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1个):合肥学院-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个):工业设计、机械设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等 教学成果 该校借鉴德国高校办学经验,实行“N+2”考核制度。2014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为题专门报道该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学院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至2014年5月,该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8项,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45项。2005年以来,获得国内外体育比赛金牌35枚、银牌23枚、铜牌33枚。2013年,合肥学院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安徽省二本录取分数线35分、39分。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其中60%以上毕业生在合肥工作,70%以上毕业生在安徽工作 。

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就获全国奖项30多项,其中2008年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又分别在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会专项大赛和 “毕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本科组)等科技赛事中获得一等奖,并以竞赛总成绩位列全国447所参赛高校第28位的佳绩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合肥学院击剑队队员在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中共摘得23块金牌,并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击剑锦标赛。2005-2009 年,该校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金牌 11 枚;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男女个人冠军、团体亚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首届 “挑战杯” 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2009年挑战杯成绩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28位。

2010年10月11日校庆之际,从北京传来喜讯。第四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组委会公布,经过专家评审,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何立新老师指导,田仁智、赵一帆、丁宁三位同学完成的“用仿真和建模的方法研究人员疏散的过程”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一等奖作品十部,该校获奖作品排第五);李正茂老师指导,郑磊、张奉天、陈露三位同学完成的“数字化医疗的建模和仿真”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在三等奖作品中排名第一)。何立新、李正茂两位老师分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该校获奖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三,不仅是本届比赛中所有安徽参赛高校的最佳成绩,也是该校继2009年首次参加该赛事获得全国二等奖后再次取得的佳绩。 交流合作 该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

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把合肥学院确定为中德省州文化交流合作共建项目,明确该校与下萨克森州各应用科技大学之间的合作作为省州政府教育合作项目。该校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中德方重点援助中国的二所应用型大学之一。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多所应用科技大学按照“2+3”“3+1”等的模式合作培养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管理、德语专业人才,开始了全面深入大规模的合作交流。除下萨克森州外,该校还先后与霍尔布隆应用科学技术大学、罗伊特林根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此外还与奥地利雷本大学、考夫施泰茵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德共建的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生 。

1998年,该校与韩国韩瑞大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至2013年6月,已与韩瑞大学、韩南大学、培材大学、汉城大学、顺天乡大学、汉拿大学、韩巴大学、翰林大学、京仁教育大学、建阳大学、汉阳大学、协成大学、世宗大学、尚志大学等14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韩瑞大学合作培养的“2+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与汉拿大学合作培养的“1.5+1.5”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与顺天乡大学合作培养的“2+2”朝鲜语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第一批学生已顺利毕业,2009年开始汉语国际教育(2+2)专业作调整,该专业学生将分别至韩国的韩南大学和翰林大学进行后二年阶段的学习。2010年增加了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3+1”专业,2010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物流管理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2012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2013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业设计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已同德国、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派往德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留学生2000多人,1000多名德国、韩国等高校学生来校学习。有12个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经教育部审批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第一个对外合作办学项目 。 政府工作报告 《合肥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七条“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合肥学院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合肥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九条大力改善民生,加快幸福合肥建设中重点指出加快合肥学院建设。

《合肥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九条加强民生保障中提出:加强合肥学院建设。 政府投资 2010年,由合肥市财政投资1.3亿元、在合肥学院建设、承担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五项球类比赛的综合球类馆交付合肥学院管理和使用。

2011年12月,合肥市委市政府一次性化解学校3.2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为学校向合肥大学迈进提供了强有力地动力。

2013年,合肥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对合肥学院校园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合肥学院绿化提升工程是合肥市绿化标杆工程,绿化提升后的合肥学院被称为是“花园中的学校,城市中的花园”。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1988本科专业目录”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198

1988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专业目录由留学帮手网留学本科专业栏目发布,感谢您对留学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1988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