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学校 > 留学学校  > 

胡适留学学校_胡适留学时间

胡适留学学校_胡适留学时间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胡适留学学校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1.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
2.胡适的感情经历
3.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4.胡适的生平经历过哪些革命?
5.胡适的生平事迹
6.胡适是怎样一个人?

胡适留学学校_胡适留学时间(图1)

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

胡适是我国有名的学者和诗人,曾 留学 于美国,回国后就被聘为了北大的教授。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是当时新 文化 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关于胡适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胡适的故事

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 实习 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 兴趣 ,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烦恼。三十多种苹果,对这些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是让他十分烦恼。胡适是在宣统二年考取 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因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 历史 、文学,后日方得成名,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36个,但胡适自称他有35个。

 关于胡适的评价

世界著名 历史学 家、汉学家余英时曾经评价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 西方哲学 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 中国哲学 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一个启蒙式的人物,在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胡适自己相比“哲学史”,他更喜欢用“思想史”,有人说他是一个行动家,因为他总是在思想的基础上行动。胡适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而胡适在思想上的来源则显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实秋曾评价过胡适的为人。他说:“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著名学者、哲学家张中行也曾有过类似的评价,都是称赞胡适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这大概与胡适良好的 教育 有着很大的关系。胡适远赴美国留学,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显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为他温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广泛,富有着他独特的美丽,使他身边的人,不自觉地被他所吸引。胡适也总是笑容满面,从不见曾见他有失风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胡适也总是从容而淡定的样子,这往往会令他身边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关于胡适的社会影响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毛泽东”。

季羡林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在他归国初期期间,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留学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 自然 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于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 政治 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__”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 语文 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 理性思维 ,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关于胡适的故事相关文章:

1. 关于幽默风趣的小故事

2. 为婚姻转身的胡适故事

3. 关于经典励志的名人小故事

4.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5. 名人经典幽默故事

胡适的感情经历

1、江冬秀:包办婚姻

胡适与结发妻子江冬秀的婚姻是其母亲冯顺弟一手包办的。

2、韦莲司:共穿幽径趁溪斜

1910年9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起,两年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

3、陈衡哲:半年内通了四十几封信

胡适当时正在办留学生的杂志,留学生陈衡哲就给他投稿,从实践上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这些使得胡适感到找到了知己。

4、曹诚英:烟霞洞里的佳人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1923年4月,胡适在杭州遇到曹诚英,胡适回上海出席。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

5、徐芳:上海的罗曼蒂克

1936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徐芳跟胡适在上海有一段罗曼蒂克的经历;借用徐芳本人的话说,就是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6、洛维茨:耐人寻味的情缘

胡适1937年10月6日到达纽约,初遇了杜威秘书萝德芘.洛维茨。胡适与这位犹太女孩一见面,彼此都有亲切感,谈话投机,互相赏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得意门生,更是尊敬和爱慕,几个月后就成了互相约会的好朋友。

7、陆小曼:隐秘的恋情

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因其无法跟太太江冬秀离婚,陆小曼才转向徐志摩的。

胡适生平:

1、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2、"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于1962年在台北病逝。

3、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胡适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很多文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去找胡适?

胡适(1891年—1962年),笔名胡适,字适之。他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主要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当北大校长闻名于世。胡适小时候读私塾,后来去美国留学,师从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不得不说,他这位老师还是很牛的)。

回国后,他便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他在《新青年》中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一起领导新文化运动。1938~1942年他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还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了美国。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白话文学史》(上)等。“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著名的历史治学方法便是他提倡的。

不可否认,他是近代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者、政治家,又是北大校长,所以相对还是比较有威望的。此外,其与沈从文、徐志摩关系密切还有一些具体原因。

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喜欢上了其学生张兆和,并大肆写情书给她。张兆和找到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来告状,结果胡适建议张兆和答应沈从文,说他认为沈从文是个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可能在这方面帮过沈从文的大忙。

至于徐志摩,也是因为胡适促成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反对其子娶陆小曼,徐父赏识胡适。于是,胡适帮徐志摩去求徐父同意,他还去求梁启超作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的证婚人。所以从这件事上讲,也是帮了徐志摩大忙。

胡适的生平经历过哪些革命?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胡传曾在东北、广东、江苏和台湾等地任职。1895年在绩溪老家私塾读书,接受九年旧式教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除背诵经史之外,曾广泛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时思想受范缜的《神灭论》影响,信仰无神论。1904年赴上海读书,曾认真阅读严复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影响。读书期间写作近二百首诗,有”少年诗人”美誉。1910年夏到美国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从此声名鹊起。1917年提交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参与《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1919年7月连续发表几篇文章宣扬”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观点,引起一场”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920年3月出版《尝试集》,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一代风气之先。1923年与徐志摩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1926年7月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到欧美各国游历考察。1927年5月经日本回国,同年6月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并兼任秘书。1932年5月同丁文江等人创办综合性政治文化周刊《独立评论》,倾向亲蒋反共、对日妥协。1938年至194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4年至1945年应聘到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抗战胜利后,受国民党政府任命担当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并先后主编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和《申报·文史周刊》。1949年4月到美国定居。6月被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公布为”外交部长”,但未就任。11月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担任发行人。1950年5月被聘为美国普林斯登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兼教授。1958年4月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翌年2月兼任台北”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1962年2月24日因病在台北逝世。

胡适的生平事迹

胡适生平:

1、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2、"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于1962年在台北病逝。

3、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4、历任:

(1)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2)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扩展资料:

胡适作品:

1、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2、《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是怎样一个人?

说起胡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概都很熟悉。他是安徽绩溪人,与我们熟知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还是老乡。胡适于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学习期间,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影响。他曾在美国著名的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还在他赴美学习之前,就在西方教育色彩浓厚的上海梅溪学堂,逐步认识并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想。1917年,在北大蔡元培校长的邀请和北大自由活跃学术气氛的感召下,意气风发的胡适回国任教。

年仅26岁的胡适,学识渊博,潇洒而富有激情,在当时的北大很有号召力,被称为“青春美少年”。那时的北大校园,已经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胡适与当时的许多文化名人一道,致力于白话文创作,反对封建礼教。但他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论战”。胡适之主张“文学改良”,宣扬个性自由和科学、民主。主张引进西方的“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而不是什么“主义”。

在宣扬西方思想的同时,胡适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有着很深的思考。他主张破除数千年封建社会蒙在儒学身上的神秘崇拜,用“平等的眼光”来研究和吸收儒学中的某些思想。他强烈反对把所谓“三纲五常”视为孔教教义的认识。虽然主张个性自由和妇女解放,但胡适终生却信守与没有文化、没有多少现代意识的原配夫人的一纸婚约。

早年在北大期间,风浪倜傥的胡适在向一批崇拜者发表演说时,一位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年轻人大胆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当他得知此人并不是北大的注册学生时,拒绝回答他提的问题。年轻的胡适是位学者而非政治家,他没有想到自己曾强烈反对的那个“主义”信仰者,竟然在三十几年后夺取了中国的政权。而令那位高个子北大工作人员尴尬的事,或许也为此后对他“不值一驳”(胡适对大陆“文革”期间数百万言批胡文章的评语)的口诛笔伐,埋下了伏笔。

胡适的博学在中国现代学者中人人皆知。他是中国现代学界公认的历史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他对“红学”的研究与贡献,完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曾与胡适同事多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晚年曾专程到台湾的胡适墓前拜祭,主张客观公平地评价他,并为大陆“文革”期间自己也被卷入其中的“批胡”运动感到痛心。

胡适曾担任多年的北京大学校长。与蔡元培、马寅初一起,被称为到目前为止,对北大影响最大的三位校长。胡适与蒋介石夫妇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但自言对仕途没有兴趣的他,也曾几次拒绝出任国民政府的官员。不过在1938年中日战争拉开帷幕的时候,正在欧洲的胡适,却没有拒绝蒋邀请他出任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回复蒋的邀请时说:国家到了这种地步,既然调兵调到了我的头上,也是义不容辞呀!胡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对说服美国支援中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据说,当时的日本内阁,得知中国政府力邀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后曾一度感到恐慌。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需要派出三位驻美大使才抵得上一个胡适。一个擅长外交,一个深谙经济学,一个懂文学。

晚年的胡适,也曾极力主张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放弃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开放言论自由,实行民主,对台湾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台湾,他至今都是深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学者。两岸文化界名人李敖,曾主张在北大树立胡适塑像,这也反映出胡适在海外华人中备受尊重的事实。拂去两岸政治恩怨带来的旧年尘垢,胡适是一个博学多才,个性鲜明,在学界颇有成就,在政界颇有影响的值得尊敬的人物。

今天关于“胡适留学学校”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胡适留学学校_胡适留学时间由留学帮手网留学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留学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胡适留学学校_胡适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