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美国留学学校_胡适美国留学的学校
- 留学学校
- 2024-09-17 13:49:18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胡适美国留学学校”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文章目录列表:
1.胡适一共拥有36个博士学位?胡适到底是不是真学霸?2.胡适分别拿到了哪35个博士学位?
3.美国留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早的常春藤大学之一
4.胡适的家庭背景
5.胡适哪一年留学美国?
6.胡适的代表作有哪些?
胡适一共拥有36个博士学位?胡适到底是不是真学霸?
胡适是真学霸。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胡适博士照得博士学位36个。)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8月,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三顶博士帽。
同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四顶博士帽。
其余的博士帽分别是: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6日);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13日)。
1940年,美国8所大学分别授予胡适8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形成“博士高峰年”: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宾州大学。
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
1942年是胡适拿博士帽的第二个“高峰年”,达10个之多,都是美国大学授予的。其中两个是名誉文学博士:达脱茅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其它8个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第纳逊大学。
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而最后的5顶是美国、英国颁发的。
胡适分别拿到了哪35个博士学位?
胡适一生一共获得了35个博士学位,分别是:
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
按学科分:
法学27个、文学7个、人文学1个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胡适对中国近胡适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美国留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早的常春藤大学之一
大学简介哥大是美国最早的常春藤大学之一,在教育学、商学、法学、医学、理学、国际关系和新闻学等领域享有盛誉。坐落于纽约曼哈顿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命名为国王学院,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后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成为哥大。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哥大和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一起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强,虽然其后在激烈的大学竞争中略处下风,但目前仍在大部分排行榜中位列前十。至2009年,哥大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93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总统罗斯福、哲学家杜威等均为哥大校友。中国著名学者陶行知、胡适和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等曾在该校深造。
采访手记
特立独行的大学校长
法学教授、哥大校长鲍林格在美国是个备受媒体关注的人物。这并不完全因为他是世界名校的校长,更不是因为哥大的新闻系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最直接的原因是鲍林格自己?鲜明的个性、敢言敢行的风格、不惧舆论风暴的执着。
2007年9月,哥大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参加***论坛,在美国引起争议。内贾德出现在哥大时,鲍林格却出乎意料地当面用激烈的言辞抨击内贾德的所作所为,给国内的争议火上浇油。
2003年,鲍林格作为美国高等法院两宗诉讼的被告再次上了媒体头条,诉讼结果界定了《平权法案》在高等教育界的应用范围,为捍卫和阐明多元化的重要性做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向哥大媒体关系总监提出采访鲍林格时,或许是出于对哥大国际化、多元化形象的考量,鲍林格很快同意接受采访,并详细回答记者的问题。在对媒体前景的分析中,鲍林格提出的应对之策?由政府设立基金扶持媒体?在美国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孰是孰非,用鲍林格自己的话来说,作为学者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其能否实现或许是下一代人的事情,关键是要有变革。这就是鲍林格?无论外界如何评说,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言行。
的确,一流的大学需要有鲍林格这样敢于坚持自己,敢于独树一帜的校长。
胡适的家庭背景
胡适3岁时父亲病故,便随母从台湾来到老家安徽绩溪县上庄村。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铁花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铁花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
,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
胡适3岁前,母亲即让他认方块字,学了约有一千字。回到安徽家乡时,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的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的高凳上抱上抱下。胡适从小就对读书有兴趣,母亲对他也格外照顾。别的小孩学费只有二元,而胡适的母亲渴望他读书,故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二十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的孩子更扎实。9岁时他就能看《水浒传》了。他不但把大量的小说"看"进去,还能把小说"讲"出来,向周围的本家姐妹们说书。这种办法使他更了解了古文的文理。
冯顺弟仁慈而质朴,为了主持好一大家子,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胡适的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她们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的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忍辱负重,从来没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也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尽管处事逆来顺受,但却不接受人格的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好处不少。不知怎么的,此话传到胡适母亲的耳中。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的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在上庄读到13岁时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胡适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我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去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霉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的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向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初读农科,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成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并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胡适哪一年留学美国?
中国新闻网,作者:姜鸣,原题为:《清华创始人唐国安:培养胡适竺可祯等赴美留学生》
唐国安在清华学校筚路蓝缕的草创时期,担任校长,和他的引路人容闳一样,为了国家的未来,负责培养留学生。梅贻琦、竺可祯、胡适、赵元任等后来名冠天下的知名学者,均为他在1909-1911年选取的前三批庚款赴美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中国尺牍文献》(全二册)
上海图书馆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华大学创始人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湾镇人, 1858年10月27日(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出生,是容闳1873年(同治十二年)带往美国留学的第二批幼童。曾就读全美最好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而后,于1880年升入耶鲁大学。在大一,他因拉丁文作文,获得伯克利二等奖学金。
胡适的代表作有哪些?
代表作有《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一生创作过23本书籍,10篇文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代表作介绍:
1、《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共分12篇,10余万字。第1篇《导言》,第2到11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12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
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完成上半卷,虽然胡适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诺要将下半卷付梓,但这本书始终是一本上卷书。胡适的名作《白话文学史》也只有上卷,人称善作半卷书。
2、《尝试集》
《尝试集》系诗集,胡适作。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
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位白话诗人。
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3、《白话文学史》
胡适断言凡有价值的文学必是白话文学;文言文学概无价值。所以他以为中国二千年间只有些“死文学”。
这本书把汉以后的中国文学史,定性为文言文学与白话文学彼此争斗、彼此消长的历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学为正宗,实际上却是白话文学不断战胜文言文学。
所以这部历史就是白话文学不断克服障碍,最终争得“正统”、“正宗”地位的历史。
百度百科——胡适
好了,关于“胡适美国留学学校”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胡适美国留学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胡适美国留学学校_胡适美国留学的学校由留学帮手网留学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留学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胡适美国留学学校_胡适美国留学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