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好吗)
- 专科留学
- 2024-10-26 16:46:42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徐悲鸿座右铭来历2.有关徐悲鸿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几件
3.徐悲鸿的资料
4.吴大羽的人生经历
徐悲鸿座右铭来历
徐悲鸿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来历:
这句话并不是悲鸿先生发明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曾经与悲鸿先生共过事的张祖芬先生。若想了解张祖芬其人以及这句话的来历,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翻阅一下悲鸿先生的《悲鸿自述》就可以了。
该文曰:“年十九,先君去世,家无担石,众多,负债累累,念食指之浩繁,纵毁身其何济。爰就近中学,及三校图画教授。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览爱父之,只有。时落落未与人交游。而国文教授祖芬者,独蒙青视,顾亦无杯酒之欢。
年余,终觉碌碌为教,无复生趣,乃思以工游沪,而学而食。辞。先生手韩文全函,殷勤道珍重,曰:‘吾等为赡家计,以舌斗,至老死,亦既定矣。
君盛年英锐,岂此?曩察君负荷綦重,不能勖君行,而乱君意。今君毅然去,他日所跻,正未可量也。’又曰:‘人不可无,但不可有傲气。愿受鄙言,敬与君别。’呜呼者,悲鸿入世第一次所遇之知己也。
张祖芬所说的“鄙言”指的就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这句话。先生将张祖芬引以为知己,并终身铭记着这句佳言,将它作为座右铭。
扩展资料:
“人不可有傲态,但不可无傲骨”是徐悲鸿的座右铭,与之相关,一件让亿万同胞逐渐知晓徐悲鸿“傲骨”的事件就发生在南京。他因不满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行为,多次拒绝为蒋介石画像,让巴结取巧者非常难堪。
徐悲鸿是一位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从来没有自我封闭,从来没有说“曾处于庙堂所以难为江湖”,但他对潮流的追随是有保留的,是拿自己的眼光去看,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作为。
徐悲鸿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南京何其有幸,是其中之一。去年为做《金陵秘处》专题,我联系上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晓峰教授,希望能参观位于南京傅厚岗4号的徐悲鸿故居,因该处位于南京百子亭民国建筑片区,当时正在拆危修缮中,铁将军把门。
门牌上醒目的写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徐悲鸿故居。旁边还有一块金属铭牌,是徐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除了围墙、门牌和铭牌,其他都残破了,有的摇摇欲坠中,也确实急待修缮。
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上海,与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了艺术团体“南国社”。次年,徐悲鸿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出任艺术系教授,携家眷从上海迁居南京,开始了在南京长达十年的工作与生活。
先居于石婆婆巷和丹凤街52号的中央大学宿舍,后在傅厚岗置地建房。徐悲鸿的傅厚岗居所,是吴稚晖倡议,由几个朋友资助、筹款,购地营建的。
1932年12月,徐悲鸿一家搬进新家之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年有余,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徐悲鸿将新公馆命名为“危巢”。在《危巢小记》中,他写道:“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也。”
有关徐悲鸿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几件
1895年(光绪年间二十一年 乙未)1岁
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母亲鲁氏从事家务。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年间二十七年 辛丑)6岁
从父识文断句。
徐悲鸿1902年(光绪年间二十八年 壬寅)7岁
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年间三十年 甲辰)9岁
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年间三十一年 乙巳)10岁
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年间三十四年 戊申)13岁
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年间元年 壬子)17岁
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年间三年 甲寅)19岁
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20岁
再次到上海。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21岁
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22岁
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23岁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24岁
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25岁
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26岁
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问学于画家康普。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27岁
从学于康普的同时,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常去动物园画各种动物,以提高写生能力。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28岁
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学习。5月,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徐悲虹-雄狮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29岁
未接到北洋政府发放的学费,生活窘迫,胃病复发。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30岁
与游历法国的黄孟圭结伴,途经新加坡回国。田汉在上海举行“消寒会”,向文化界人士介绍和举荐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31岁
春日,返回法国。夏季,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受益匪浅。自感这一年是创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32岁
先后游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观赏到众多名家画作。5月,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33岁
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34岁
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上连续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欧洲美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创新性。
1930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35岁
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36岁
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37岁
在参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38岁
完成油画《徯我后》。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39岁
游历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至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此次欧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苏共举办展览7次,在各大博物馆、大学中成立四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室”。这次中国近代绘画的欧洲巡礼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宣传了中国绘画艺术。8月,返回南京。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40岁
捐献作品及收藏,拟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下建一美术馆,由于全国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41岁
与汪亚尘、颜文梁等人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42岁
在香港、广州、长沙等地举办画展。在香港购得视为自己生命的宋人画《八十七神仙图》卷。10月,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43岁
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44岁
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45岁
继续在印度逗留,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46岁
由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47岁
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48岁
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49岁
因长期过度疲劳,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作品锐减。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50岁
与蒋碧微女士离婚。大病未愈,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51岁
1月,与廖静文女士结婚。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52岁
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53岁
与夫人廖静文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团结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保护学校。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冯法祀等人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54岁
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庚寅)55岁
在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为战斗英雄画像。为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画了大量速写和构图。
1951年(辛卯)56岁
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7月,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1952年(壬辰)57岁
抱病卧床一年有余,脑溢血病症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加强身体锻炼。
1953年(癸巳)58岁
抱病指导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上课。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9月23日,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周恩来总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
愚公移山 国画1940年
一九四零年作。《愚公移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则寓言。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困难。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但徐悲鸿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一定能够移掉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画面上愚公白发长须,挂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整个画面表现了坚卓的精神和强劲的力量,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徐先生巧妙地使西洋的素描技巧和中国画的线描相结合,使画面的空间感、体积感、量感和质感表现得非常充分,人物栩栩如生,开中国人物画之先河。
徐悲鸿最突出成就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美术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美术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
田横五百士》,《巴人汲水》,《愚公移山》
因为您的问题描述的不是很详细,所以只能一些徐悲鸿画马的简单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逾户晓,之所以如此为人熟悉,是与他善于画马有关。徐悲鸿笔下的马,超凡脱俗,豪迈奔放,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的遐想和激情。
徐悲鸿喜欢画马,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就认真地画过马的素描,三、四十年代又画了许多速写,对于马的动态、结构、习性均了如指掌。同时,他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谐和一致的课题,从而可以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表现他的审美理想。
他不象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泻自己的情怀。所以,1940年他在克什米尔的时候,见到当地的骏马格外兴奋,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精品之作——《群马》。
《群马》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画家在此画中,没有画马的奔腾之姿,那几匹背向的马仿佛听到了什么,正竖耳警觉地凝视着远方,表面是那样平静,但却蕴含着内在的动力。他以粗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马匹坚硬的骨骼和挺劲的马腿,以生动的的墨色表现出风中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更强化了那静中之动的魅力。他纯用墨笔画马,画面下部以湿笔花青点染草地,渐远渐淡,也象马的神态那样把观众的视线和思绪引向远方。
徐悲鸿善于画马,对马的结构和习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现在对细节的描绘上。他所画的马,鼻孔都特别大,他认为鼻孔大的马,肺活量也会相对较大,跑起来才会有力而且耐久;马腿的比例,相对稍长,徐悲鸿认为腿和蹄是马奔跑的工具,长腿跑起来较快。至于蹄,看来好似一两笔简单带过,但却是花费了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徐悲鸿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钎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
徐悲鸿所画的奔马,桀骜不凡,自由奔放,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风格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他突出的成就是引导了新中国美术道路向现实主义发展了,美术不再是文人雅士无病呻吟的玩具,他的美术思想与***的艺术主张有共同点,所以他的思想发展的很好,他的作品也堪称政治的作品和现实的作品,时代的脉搏强劲。这是他伟大之处。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缺点,艺术和政治结合了,但说他缺点的人却没有作品会流芳百世。徐悲鸿的作品是留给全体中国人的。
基本功八国峰会可不能妇女克里夫兰居民开放击鼓鸣金咖啡馆的法律规范考虑到国际很囧几乎看不见分行贷款将回顾的时刻发挥开始发挥的 战斗人员图画巨黄家驹进入了热辣日巨额公款日额居然热突然的风格合理开发卡罗拉飞轮海、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国伟大的爱国画家。
徐悲鸿先生不得不令人记住的故事
徐悲鸿先生刚刚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有一位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先生很义正言辞的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
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此后,徐悲鸿先生发愤图强努力练习,钻研绘画,后来一
画惊人,震惊了巴黎艺术界,从此徐悲鸿先生踏上了一位爱国主义画家的伟大道路……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访谈录 悲兮鸿蒙君悯苍生 静兮流觞文洗万代
文/刘晓林
^^^^^^^^^^^^^^^^^^^^^^^^^^^^^^^^^^^^^^^^^^^^^^^^^^^^^^^^^^^^^^^^^^^
徐悲鸿作品
自画像 素描 1925年
法国工人 素描 早期
马夫和马 素描 早期
男人体 素描 1924年
女人体 素描 1925年
女人体 水彩 早期
抚猫女人 油画 1924年
陈散原像 油画 1929年
桂林风景 油画 1934年
庭院 油画 1942年
徐夫人像 油画 1947年
九方皋 国画 1931年
风雨鸡鸣 国画 1937年
漓江春雨 国画 1937年
负伤之狮 国画 1938年
群马 国画 1940年
愚公移山 国画 1940年
灵鹫 国画 1942年
奔马 国画 1953年
徐悲鸿的资料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徐悲鸿美术奖学术性强、规格高。陈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为首届获奖的书画家。
人生年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岁 7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qǐ)亭桥镇。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画。母亲鲁氏从事家务。徐悲鸿为家中长子,原名寿康。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6岁 从父识文断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7岁 开始执笔学书,每日挥毫涂写,兴趣盎然。
1904年(光绪三十年 甲辰)9岁 已读完《诗》、《书》、《易》、《礼》和《左氏传》等书目。正式从父习画,每日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10岁 帮父亲在不重要的画面上填彩敷色。岁末时,能够帮乡里人写春联。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13岁 随父辗转于邻近的乡村镇里,卖画为生。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17岁 独自到上海卖画,并想借机学习西画,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1914年(民国三年 甲寅)19岁 父亲病故。为养家糊口,返回故乡并开始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20岁 再次到上海。在黄警顽、黄震之的扶助下研习法、德文。结识画家周湘、高奇峰、高剑父等人。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21岁 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创作仓颉像,获得高额报酬。结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并在书画上深受康氏影响。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22岁 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回国后应蔡元培之邀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结识著名文人陈师曾。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23岁 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与鲁迅会晤。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24岁 3月,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5月抵巴黎,入徐梁画院进修。后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25岁 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26岁 离开巴黎,转至经济萧条的德国柏林,问学于画家康普。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27岁 从学于康普的同时,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常去动物园画各种动物,以提高写生能力。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28岁 返回法国巴黎继续学习。5月,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29岁 未接到北洋政府发放的学费,生活窘迫,胃病复发。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30岁 与游历法国的黄孟圭结伴,途经新加坡回国。田汉在上海举行“消寒会”,向文化界人士介绍和举荐徐氏及其作品。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31岁 春日,返回法国。夏季,至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艺术大师约斯坦的《丰盛》,受益匪浅。自感这一年是创作最多的一年,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32岁 先后游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观赏到众多名家画作。5月,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33岁 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34岁 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上连续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欧洲美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创新性。
1930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35岁 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36岁 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37岁 在参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38岁 完成油画《徯我后》。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前往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39岁 游历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至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此次欧洲之行,在法、比、德、意、苏共举办展览7次,在各大博物馆、大学中成立四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室”。这次中国近代绘画的欧洲巡礼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宣传了中国绘画艺术。8月,返回南京。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40岁 捐献作品及收藏,拟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下建一美术馆,由于全国抗战爆发,未能实现。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41岁 与汪亚尘、颜文梁等人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42岁 在香港、广州、长沙等地举办画展。在香港购得视为自己生命的吴道子画《八十七神仙图》卷。10月,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43岁 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44岁 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45岁 继续在印度逗留,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46岁 由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47岁 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48岁 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49岁 因长期过度疲劳,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作品锐减。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50岁 与蒋碧微女士离婚。大病未愈,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主张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51岁 1月,与廖静文女士结婚。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吴作人、李桦、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52岁 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53岁 与夫人廖静文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团结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保护学校。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冯法祀等人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54岁 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0年(庚寅)55岁 在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为战斗英雄画像。为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画了大量速写和构图。
1951年(辛卯)56岁 抱病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7月,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1952年(壬辰)57岁 抱病卧床一年有余,脑溢血病症尚未完全消除。自9月起,加强身体锻炼。
1953年(癸巳)58岁 抱病指导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为结业班的学生讲课,为教员油画和素描进修小组上课。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9月23日,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周恩来总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吴大羽的人生经历
吴大羽(1903年—1988年1月),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18年赴沪向张聿光画师习画。1920年任上海“申报”美术编辑。
1922年-1927年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及雕塑。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师从鲁热教授进修油画。
1927年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西画系主任。
解放后任上海美专教授,1965年任上海书画院副院长。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1903年
12月5日(农历十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宜城镇。父亲名吴冠儒。吴大羽是家中十个兄妹中最小的一个。
1909年 6岁
入私塾学习。从小喜欢画画。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吴大羽祖父的学生,常到吴家来学画。在艺术的氛围里,也培养了吴大羽对美术的兴趣。吴大羽的大哥吴子政对他学习美术也有积极的影响。
1918年 15岁
赴沪向画师张聿光学画。
1920年 17岁
1920年 进上海[申报]馆,任美术编辑。
1921年
1921年1月—1922年6月,用笔名“吴待”在《申报》发表漫画56期。也发表短文和诗篇。
1922年 19岁
春夏之交,搭法国油轮去巴黎自费留学。先学半年法语,是秋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鲁热教授(Prof.Rouge)学习油画。
1923年 20岁
转入雕塑家布德尔(Bourdelle)工作室学习雕塑。
1924年 21岁
1月27日,吴大羽、林风眠、李金发、刘既漂、王代之、曾一橹、唐隽、林文铮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了 霍普斯学会。
5月21日,霍普斯学会在法国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莱因阿宫(Palais du Rhin)举行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巴黎各大报,无处不登载其事]。吴大羽为最先入选的艺术家之一,其余参展者有林风眠、徐悲鸿、李金发、刘既漂、王代之、曾一橹、唐隽等人。[新画中殊多杰作如林风眠、徐悲鸿、刘既漂、方君璧、王代之、曾一橹诸君,皆有极优之作品。新雕刻则有吴待(吴大羽)、李淑良诸君之作品]。
1927年 24岁
秋,吴大羽、林文铮、王代之一同乘坐火车离开法转到莫斯科,学成归国返沪。
1928年 25岁
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3月,协助林风眠组织成立杭州国立艺术院(1930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
8月,与寿懿琳女士结婚。岳父寿拜庚为银行界高级职员。
8月,与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创办[艺术运动社],是以杭州艺专教师为基础成员的全国性艺术社团。
秋作《窗前裸妇》,约三公尺高,两公尺宽,人体以大色块铺垫,被光的深紫与受光的朱红形成强烈对照。
1929年 26岁
6月,女儿吴崇力出生。
8月,[艺术运动社]第一次展会在上海法比联欢会举行,盛况空前,吴大羽展出作品《渔船》与《倒鼎》,后者描述一群中国妇女,挣脱锁链,谋求解放。展后,李朴元评论:吴大羽的油画吸收法国印象派的技法,重视色彩的光色效果。
9月上旬,[艺术运动社]创办第一份研究美学理论与创作教学的学术性刊物《亚波罗》半月刊。
1930年 27岁
7月,儿子寿崇宁出生。
1932年 29岁
作《女孩坐像》。
1934年 31岁
参加[艺术运动社]第四次展览会(该社第二次展览于1930年夏在日本举行,第三次展览于1931年春在南京举行),地点位于上海法租界中法友谊礼堂,展期自3月3日至3月9日。
作大幅作品《汲水》,又名《井》,五公尺高,四公尺宽,它不是追求物象的外表描述,只是一种凭藉,让棕红色的汲水人的背部和蓝绿色的树丛相照应、衬托,散发出色的魅力。
1935年 32岁
作《凯旋图》,又名《岳飞》,与作品《井》的尺寸相当,但略为狭长。大幅构图表现岳飞奉诏班师,百姓们捆住岳飞的坐骑祈求留下抗金,从构图到色彩,此图显然受了德拉克洛瓦《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之启示:岳飞穿桔**袍子,旗帜是朱红色的,道旁身穿白色服的老妇人起了辅助作用,天空微蓝的热调冲破了暖色一统的格局。
1936年 33岁
作《孙中山演讲图》,也是大幅作品,画面色调为淡紫绿色;孙中山先生穿着染有淡紫色的白大褂,他和草地上的人群一起以大片森林为背景,浸沐在一片微冷的色调中。
1937年 34岁
作《国土不容侵犯》,又名《血手》。
是冬,随学校辗转内迁。开始与学校同行至浙江诸暨、金华、再到江西贵溪的龙虎山,再往湖南方向搬迁,后离开队伍自行至湖南长沙,后又离开长沙经贵阳到云南昆明。
1938年 35岁
冬,抵达阮陵,离开杭州国立艺专教职。
1939年 36岁
秋,赴昆明,校长滕固聘吴大羽任教,因故未成。
1940年 37岁
夏,经香港回上海,住在延安中路百花巷内岳父家的房子内(现延安中路632弄)。
从1940年至1942年期间,随国立艺专在重庆学习的吴冠中、朱德群等屡次给吴大羽写信,联络校方,希望吴大羽赴重庆任教,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1946年 43岁
赵无极在重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办一次画展,展出吴大羽、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李仲生及赵无极等画家的作品。
1947年 44岁
杭州国立艺专聘吴大羽担任油画工作室主任。往返上海、杭州之间。作《船夫曲》。
1948年 45岁。
作油画《回乡》。
1949年,46岁
岳父寿拜庚携家去台湾。吴大羽与夫人寿懿琳决定留在大陆。
1950年 47岁。
9月,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长刘开渠解聘。居上海,靠变卖家中物品生活。1952年后与妻子靠女儿吴崇力、儿子寿崇宁担任中学老师的工资收入生活。据吴大羽子女回忆,50年代,在学生芮光庭的联络下,吴大羽为出版社画了《万能的手》、《石头孩子》等两本连环画,得到了100多元稿费。在上海美术家协会负责人赖少其的帮助下,曾画过两幅油画,得到了200余元稿费。因为没有条件作画,10多年间,只作了少量油画作品,有《伏案少女》、《镜中像》、《红花》、《少女头像》、《东风草图》、《菊花》。1958年曾与赖少其、林风眠、关良、陈烟桥、邵克萍等十余人到上海东郊同民生产合作社参加劳动。曾到同济大学建筑系担任色彩教学半年。
1960年 57岁
上海美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被聘为教师。但由于教育思想不合时流,只是短期的工作即回家赋闲。
1961年 58岁
作品《红花》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纪念[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展期自5月至7月),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5年 62岁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室成立,任专业画家。结束了15年没有正式工作的局面。
1966年 63岁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不公正待遇和批判,被称为反动学术权威。许多手稿、文献资料、书籍被抄走,其中部分资料在文革结束后返还。有500多幅尺幅较大的纸上作品被抄走后,不知去向。
1972年,69岁
上海油画雕塑室与上海中国画院合并,成立上海画院。吕蒙为院长,吴大羽、唐云、王个簃为副院长。
1976年 73岁
兼任上海船厂职工美术大学教师,与其他艺术家体验劳动与创作的生活,该校两年后停办。
1979年,76岁
学生朱德群从法国寄来一批油画颜料。吴大羽晚年的油画作品使用的是这些油画颜料。
1982年 79岁
作品参加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上海油画展],共展出82位上海油画家作品,以刘海粟、颜文梁、吴大羽、关良、周碧初为首、展期自4月4日至14日,这是第一代油画家劫后余生的第一次艺术展示,引起美术界的关注。
1984年 81岁
作品参加12月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色草》获美展荣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 82岁
学生赵无极、庄华岳探望吴大羽。
1987年 84岁
作品《韵谱》(1983年作)、《静物》(1985年作)参加美国GHK公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地点于纽约The Harkness House,展期自4月1日至28日。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和大地文化社联合主办的[上海、台湾画家作品联展],参加者有上海画家24名,台湾画家13名,地点于上海展览中心,展期自12月19日至28日。
1988年 85岁
1月1日,病逝于上海家中。
已发现存世油画作品110多幅,蜡笔画和纸上作品1600多幅。遗留有大量未发表的手稿和文献资料,有草图、速写、素描及诗稿、艺术札记、随笔、书札等。
今天关于“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好吗)由留学帮手网专科留学栏目发布,感谢您对留学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32岁专科生香港留学好吗)”